我日常使用的设备组合是Mac搭配Linux服务器,之前是折腾过Arch Linux一阵子,不过想要打造成顺手、稳定的存在确实要花很多精力和时间,所以后面还是放弃了。这次因为想要在GitHub上提一个PR,其中要用vagrant和libvirt来测试,我的vps跑不了,在Mac上装虚拟机倒是可以,不过刚好我手头有一台i5-7500的老设备,并且这段时间一直可以刷到DHH还有他的一众“教徒”(非贬义 XD)发Omarchy的帖子和视频,所以又想折腾一波Linux桌面,看一看能不能让这台闲置机器重生一下。
Omarchy 简介
Omarchy这个名字是来源于omakase,omakase是日料的一种用餐形式,客人吃什么全都由主厨决定,那么omarchy也是同样的道理,各种配置由DHH等一众开发者来配置好,你可以直接享用。
Omarchy还没有到一个新的Linux发行版的程度,基于Arch Linux和Hyprland,然后结合诸多其他配置和组件打造而成。系统会为你预装一些优秀软件,比如Spotify, Typora, Alacritty等,确实这些软件是很多开发者都会安装的,至少我是这样。
开始安装
我没有用官网推荐的caligula之类的工具,直接下载镜像,拖到ventoy的U盘里面,然后启动。一开始选的是normal mode,不知道为啥一直黑屏,等待了一会之后重启选择了grub2 mode,成功进入了安装界面。
整个安装过程确实很丝滑,自己只需要输入极少量的信息,安装只花费了4分钟左右的时间,主要还是由于我的配置比较老了,回想我之前安装Arch Linux,是一步一步按照官方wiki来的,过程还是有点折磨的。
我把整个安装过程录制了视频,有兴趣的可以看一下。
初步体验
安装之后简单使用了一下,文件系统选择的是btrfs,开启了全盘加密,使用snapper管理快照,每次系统更新都会创建快照,搭配上Limine作为启动管理,可以说非常稳定了。如果让我自己配置,可能选用的工具会不同,以及我不会主动开全盘加密,但是整体思路是一致的,由于Arch滚动发行的特性,快照真的是非常关键。
然后界面审美这部分也是符合我的胃口,因为我的终端/IDE/编辑器也是一直用的tokyo night主题,所以看到Omarchy这个默认主题也是tokyo night,是有一种亲切的感觉的。再加上Hyprland的动画也是很出众,所以整体颜值我个人觉得是要强于Mac的。
让我觉得比较新鲜的一个工具是omarchy-launch-webapp
,你可以将一些网页应用通过这个工具自定义成桌面应用,放在~/.local/share/applications
目录即可,可以用rofi之类的应用启动器来启动一个没有顶部状态栏的浏览器应用,感觉上和原生差距不大。很像PWA应用,但是更易用一些,因为一些不支持PWA的网页也可以这么做,这种集成和自定义确实让人很舒适。
接下来说一下我不太喜欢的选择,就是使用bash作为默认shell,我个人觉得bash更适合写脚本或者作为服务器的shell来用,日常还是zsh搭配一些插件更易用一些。
最后说一些问题,这个和omarchy的选择无关,而是Linux或者hyprland存在的问题,比如安装了zed却无法启动,一直卡着没有界面出来;还有当我把显示器关掉之后再次打开时,要么出现这样一个错误页面,要么就是画面会撕裂、拖影,要恢复需要重启hyprland,虽然不用重启机器,但是仍然体验会比较差。
总结
简单体验一下之后,我个人感受就是,相比于MacOS和Windows以及其他的Linux桌面吧,优点确实有一些,但是没有到能掩盖其缺点的程度。因为像zed这种应用无法启动的缺陷是很致命的,关键是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了,修复起来可能很简单,也可能巨麻烦。
所以于我而言,仍然无法作为主力机使用,或者如果真要使用,手头一定要有一台Mac之类的备用。当然以上感受都是比较初步的,我在尝试将一些任务放在这台主机上做,例如这篇文章就是在这台主机上写的,后续深入使用之后再来谈谈感受。